欢迎访问开云·Kaiyun官方网站

Kaiyun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液体硅胶辊和固体硅胶辊产品

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压延机、流延机、涂布机等专业机械的需求

7*24小时在线客服电话:010-09524125
您的位置:首页>>合作案例>>正文

合作案例

近3万人参与,黄石这项民俗活动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4-02-23 点此:432次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

在阳新县和开发区·铁山区

特定的镇、村、庄湾里,

会举行一种名为“接大王”的民俗活动

↓↓↓

一个庄湾的村民

将“大王”的轿乘、仪仗抬出宗族祠堂,

另一个庄湾的乡亲点燃鞭炮、敲锣打鼓迎接。

虽然红色绸布包裹的“大王”难见真颜,

颇有几分神秘,

但送者虔诚无比,接者恭敬有加……

  2009年,阳新“接大王”民俗活动跻身黄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月28日,该项目第一代代表性传承人李松圣等向记者介绍,目前,分布在太子镇四门村、氵韦源口镇尧治村等地知晓并参与“接大王”习俗的群众有近3万人,他们居住在8个自然庄湾,细分为徐、李、黄、何、费等5个姓氏。

  为什么是这5个姓氏的村民要坚持“接大王”呢?他们供奉的“大王”又是何方神明?

  “石敬瑭帮助交皇粮”

  “接大王”习俗的兴起和传承,与一直流传在太子镇、氵韦源口镇等地的一个民间传说有关:

  许多年以前,徐、李、黄、何、费等5姓村民的祖先相约去兴国州(即阳新县)缴纳公粮。船行富水,碰上大雪封冻,因而滞留在当地。眼看期限将过,公粮也被大家食用了若干,出现了亏欠,大家都是焦急万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段木头顺流漂到了粮船边,村民捞起来一看,木头上刻有“石敬瑭”三字。祖先中有通晓历史的人,知道“石敬瑭”确有其人,当过后唐皇帝的驸马,后来兴兵谋反,在辽国的帮助下,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是后晋一朝的开国皇帝。

  5姓村民的祖先都认为,危急时刻,木头出现,是祥瑞之兆。于是,众人纷纷跪下,面朝木头祷告:“石敬瑭啊石敬瑭,请您帮助交皇粮;要是交粮能过关,子子孙孙敬大王。”话音一落,神木显灵了,不但河水解冻,而且短缺的公粮如数回到了船舱,帮助祖先们有惊无险地完成了缴粮任务。

  那段刻有“石敬瑭”字样的木头,后来被雕成了“大王”的神像,供奉在宗族祠堂,和各姓祖仙一起享受后人的膜拜和敬仰。太子、氵韦源口的方言,“大王”音同“太王”,因而“接大王”在当地又叫“接王”或“接太王”。

  其实,这个习俗的主题思想是感恩和守诺,但这两点,不正是千百年来人际交往、商贸往来所提倡和需要的吗?

  “一湾供一年,一年一接送”

  徐、李、黄、何、费等5个姓氏的村民,分别居住在8个自然庄湾,那么,香案应该摆在哪个湾呢?这5姓的先人们是聪明的,也是公平的,他们认为,每个庄湾都应设置一个香案,但“大王”不应固定在某个庄湾,而应该以“转案”的形式,将8个庄湾都护佑到,也就是“一湾供一年,一年一接送”。

  接送“大王”的时间,正是神木出现并显灵的时间:农历十月十五。

  当“接大王”的日子临近,欢送的庄湾要从农历十月十二开始,连唱3天“大王戏”,而迎接的庄湾则早早筹备,农历十月十五一早,就会组织本湾本族乡亲列队出迎。只见乡间大路上,旗幡招展,号带飘扬,锣鼓开道,鞭炮齐鸣,人们高举着“回避”“肃静”的红牌,簇拥着“大王”乘坐的16抬大轿,一路浩浩荡荡,殿后的马队驮着100多位古装男女顾盼流连……整个队伍绵延数公里,那情形,那气势,如同皇帝出宫巡游的“情景再现”。

  经过300多年的传承,如今的“接大王”民俗活动,不但两镇、两村的8湾5姓群众参与,还吸引了阳新城区、黄石市区及周边黄冈、武汉、九江等地众多市民和民俗爱好者到现场观摩。

  “接大王”的习俗,既有感恩与守诺的核心要义,同时也延伸出“无粮不稳”“谷神崇拜”的精神追求。而且接送大王的时间——农历十月十五月圆之日,恰恰就是秋粮收割后的农闲之时,人们有条件在这个时候进行一次自我的教育和娱乐。

“接大王”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松圣:“常感大王恩,常做济困事”

人物档案

姓名:李松圣出生:1952年8月24日住址:太子镇四门村李信湾职业:个体经营户荣誉:“接大王”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阳新“接大王”民俗活动成功申报为黄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相关部门指定李松圣为第一代代表性传承人。尽管这份荣誉换不来一分钱报酬,相反还要付出自己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李松圣二话没说爽快答应。

  李松圣(图左)是土生土长的太子人,在太子读书,在家乡务农,如今和老伴在太子镇老街开了个小店,自食其力,自得其乐。

  “要像大王那样帮助困难者”

  1999年,47岁的李松圣从老一辈父老乡亲手中接过了“接大王”民俗的“接力棒”。从那时起至今,每年的“接大王”活动他都是“总导演”。

  从小耳濡目染,李松圣对于“接大王”的全套流程烂熟于心。6月2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掰着指头介绍:“李信湾有近万人,自我接手负责以来,已经接了3次大王,分别是1999年、2007年、2015年,今年又轮到李信湾到徐家湾接大王啦……”

  每一次“接大王”的情景都铭记在老人的脑海中。他记得2015年那一次隆重得就像过年一样,还接受了省电视台的采访。最近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虽然参加人数有所控制,且全程戴口罩,但仍然热闹非凡。

  在李松圣看来,人们之所以尊敬、爱戴“大王”,不仅仅是因为“石敬瑭帮助交皇粮”这个传说,还因为只要是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人,往往能够得到“大王”的庇护和帮助。

  “我们供奉大王,就要时时感恩,经常做好事、善事,帮助困难的人。”李松圣道出心曲。

  “在守护中增强了凝聚力”

  记者采访时,“大王”供奉在太子镇四门村徐家湾的宗族祠堂里,湾子安排了黄娥、冯冬雪、李年三位妇女和徐维兰、徐新流两位村民“守案”,日夜陪伴着“大王”。

  “我们妇女上白班,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7点半,自己在祠堂边的小厨房做饭吃。”65岁的黄娥说,“有人来给‘大王’敬香,我们要负责倒茶、放鞭炮,另外,还要打扫祠堂、香案的卫生,给长明灯添油,保证‘大王’的香火不熄,看护功德箱里的慈善款不能丢失……”

  因为做的是“公益”,一个月只有300元报酬。对此,黄娥表示:“我们都是自愿来守案的,钱多钱少不计较,只希望‘大王’能够保佑湾子和所有人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说起来,8年才会轮到一次“守案”,而每次也只有一年时间。所以,这位淳朴的乡村妇女坦露心声:“到今年农历十月十五,‘大王’就要‘转案’被别的庄湾接走了,我们肯定是很舍不得的。”

  当然,即便是“大王”被接到其他庄湾了,8湾5姓的村民仍然可以去相关的庄湾,为“大王”上香祈福。

  “对于我们5姓人来说,‘接大王’既是一个民俗活动,更是一个节日,它的重要性不亚于过年。”第一代代表性传承人李松圣如是说。

  确实,“接大王”活动已经成为太子、氵韦源口两镇众多村民每年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它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而且也增强了镇村、庄湾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每年的“接大王”活动还推动了“庙会经济”的兴旺红火,使纸马灯、阳新布贴、踩八卦等民间特色技艺也有了用武之地。

  “四个特点让活动长盛不衰”

  8湾5姓人虽然居住在不同的乡镇或村庄,但因为“接大王”这样一个特殊的民俗活动,把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庄湾与庄湾,有的还建立了姻亲关系。比如李松圣,他的老伴就是徐家湾人。

  采访中,因为“大王”今年是供奉在徐家湾宗族祠堂,李松圣特意把记者一行带到了徐家湾,让湾子里的徐维金、徐新加等亲友介绍情况。

  据李松圣介绍,虽然“守案”看护大王的是一些老年人,但每年“接大王”时,却必须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唱主角。而且王轿、仪仗、斛桶等都属于公共财产,破旧了要修补,缺失了要赔偿,因此这方面他们几个庄湾还成立了一个组织,负责督促和监管。

  李松圣为推介“接大王”民俗,曾撰写过《大王的传说》等文章。他总结此项活动有4个特点:原始性——模拟禁忌、祈神等原始宗教特征的行为,体现出浓厚的原始信仰色彩;群体性——大型的群众祭祀活动,通过歌舞供奉等礼仪行为达到人神相通的目的;娱乐性——民间自娱自乐的活动,给人带来愉悦感受;教育性——可以起到一定的教化教育作用。

  李松圣认为,就是因为上述4个特点,看似一方流行和传承的“接大王”民俗,能够数百年来长盛不衰,而且每一个参与者或观摩者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启迪和警示。

今起,限时回归!很多黄石人都在等!鄂BD53895、鄂BX8871……黄石这10辆车被处罚并曝光!注意!花湖机场两条客运航线时刻调整

编辑丨柳文娟来源丨湖北交警校对丨钟海涛审核丨吕旭辉终审丨石教灯监制丨丁耀坤

发布丨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7*24小时在线客服电话:

010-09524125

微信咨询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