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云·Kaiyun官方网站
手机:13695242585
电话:010-09524125
邮箱:xentro13zu@kaiyun.com
地址: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大旺路134号
发布时间:2024-02-20 点此:449次
某种程度上来说,TikTok的产品逻辑并不算难“抄”,但为什么海外科技巨头们却不能很好地已经复制TikTok?这篇文章里,作者围绕TikTok的“生意经”做了解读,一起来看。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树大招风”,用来形容TikTok在海外的境遇颇为合适——
TikTok在全球拥有超过10亿的月活跃用户,而且大部分为年轻用户,可以说掌握着未来的社交话语权与购买力。这让不少全球社交平台,甚至是电商平台,都急红了眼。
Facebook毫不避讳地模仿TikTok,较早之前推出Lasso短视频独立应用,仅存活一年半便夭折;随后,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又推出Reels短视频功能,渴望在图片社交之余再攫取来自短视频的流量,加码狙击被各国“禁令”炮火轰击的TikTok。YouTube自觉在视频领域有点优势,在长视频领域已成霸主之际,又“插足”短视频领域,推出Shorts短视频功能,不过目前看来依然不温不火。亚马逊作为电商巨头也没闲着,毕竟TikTok shop也动了电商的蛋糕,于是它在站内推出了Inspire短视频功能,用很像TikTok的方式发力内容电商。Snapchat是社交新贵,以“阅后即焚”的创新社交互动著称,也推出了Spotlight短视频功能;然而,坚持原创不支持“内容二改”的它,也很难快速吸引爱玩梗的年轻用户。这些互联网巨头们,全体整齐划一地对标TikTok,但依然像个不咋起眼的小兵。
按理说,TikTok的产品逻辑并不难“抄”——
15秒短视频、垂直滚动的信息流、算法推荐机制,都是公开的秘密。
但为什么海外科技巨头们还是“抄”不好?
也许,TikTok更胜一筹的,除了算法,还有时间。
Facebook,全球社交巨头,眼里自然容不下TikTok这个跟它抢占年轻用户的新手。
2014年,Facebook及旗下软件拥有71% 的年轻用户;但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降低到了50%。
Facebook率先推出了短视频独立应用Lasso,全面对标TikTok——
15秒短视频,竖屏,全屏模式,热门标签,推荐算法,年轻化与娱乐化。
但剧本并没有按照预期中的发展,Lasso的下载量出其意料地低。
根据应用调研公司Sensor Tower数据来看,在2018年11月推出后的4个月内,Lasso在美国的下载数量只有近7万。
这个数字完全无法跟TikTok相提并论。同样是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TikTok在2018年Q4的全球下载量为2.06亿。
于是,Lasso在运营一年半后宣告关闭。
此时,Facebook输的是什么?
论流量,有流量;论科技实力,有科技实力。
输的关键因素之一,也许就是比TikTok走慢了的大国市场——
其一是美国市场。
Lasso在2018年末推出,而此时TikTok(当时称为Musical.ly)已经在美国市场建立了一定的用户基础。TikTok的先发优势使其能够吸引并留存大量年轻用户,而Lasso作为后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
其二是印度市场。
Lasso从2019年初到2020年2月底,已在哥伦比亚、墨西哥、美国、阿根廷、智利、秘鲁、巴拿马、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厄瓜多尔和乌拉圭提供服务,但都局限于美洲。
在Lasso终于要进入印度市场时,却发现已经难以撬动TikTok的市场份额。
TikTok率先进入印度市场——这个拥有世界第二大且增长最快的互联网用户基础的国家,支持10种印度语言,吸引了大批印度年轻人。
TikTok进入印度的时间刚刚好,恰好踩准了印度网络费率下降的时间关口,在印度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阶段,也快速普及了短视频这种社交新模式。
印度人们觉得,像Facebook、Snapchat这些应用更多地面向居住在大都市的人,而TikTok更接地气,更能把乐趣带给居住在小城镇的人们。
截至2019年8月,TikTok在印度智能手机上的安装率已到达1/3;与此同时,印度人在TikTok上所花费的时间超过了除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家的人们。
Facebook的Lasso难以发展起来,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比如做得并不够的内容创作者生态;比如缺乏独特性,难以吸引已经熟悉TikTok的用户;再如Facebook的其他产品也在尝试短视频功能,进一步稀释了Lasso的市场定位。
但归根到底,有些市场失去了时机,就显得事倍功半。
尽管TikTok出海“快准狠”,却仍然敌不过一张又一张的“禁令”:
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仅封禁了两个月)、美国、加拿大、欧盟(美/加/欧目前仅限于政府职员的手机中不能使用TikTok)。
2020年,TikTok在印度市场便摔了跟头。
2020年6月,印度宣布封禁TikTok,可惜了已经赢得的份额优势——
截至2020年5月,印度境内TikTok的下载量达到了6.11亿次,占全球总下载量的30.3%。此外,有报道称TikTok在印度拥有2亿用户,其中每月有1.2亿活跃用户。
最近一次的消息是,字节跳动(TikTok的母公司)正在印度寻找新的合作关系,被爆料与印度头部房地产商Hiranandani集团进行初步谈判,且印度政府官员已经非正式地参与到计划中。然而,从2022年6月传消息至今,仍没有新的动态。
这段黄金时间差,自然不会被各大竞争对手落下。
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推出内置于App的短视频功能Reels,全方位模仿TikTok,试图再一次抢占TikTok的市场份额。
这一次,Instagram学得更精了,首批就选择进入印度市场。
Similarweb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6月30日,在TikTok与其他58款中国应用在印度被禁的第二天,Instagram的日下载量,首次突破百万次达到160万。
印度的本土短视频平台,比如Roposo、Chingari、Trell、Mitron,都在几周内获得了用户量的快速增长。像Chingari仅上线三周,平台就收获了1000万用户。
然而,TikTok并不能轻易被“平替”。
尽管Instagram积极推广Reels,却没能培养起用户使用Instagram发布短视频的习惯。根据网红营销平台HypeAuditor的数据,Instagram上的网红达人中只有22%发布了Reels短视频。而Instagram在尝试将平台从图片分享转向全屏视频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用户的不满,迫使Instagram改变了策略。
而印度的本土短视频平台,更输在了产品功力上。尽管很多印度用户支持本土软件,但依然不得不吐槽其不符合审美的UI界面,与动不动就宕机的运力。
至于TikTok能不能卷土重回印度市场,什么时候归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些“趁火打劫”的短视频玩家们还有多久的挣扎期。
假如说,TikTok重新夺回了印度市场,这就意味着——字节跳动在短视频领域,成功获得了中国、美国、印度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中国,字节跳动通过抖音打造了(除快手之外)无可比拟的短视频优势,通过综艺合作快速吸粉,并推出了直播、电商的功能,进一步丰富了平台的商业化途径;
在美国,字节跳动通过收购在海外(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已经有庞大用户基础、有中国背景但是在美国注册并运营的Musical.ly,快速推进全球化战略;
在印度,字节跳动比Facebook等其他竞争对手更快地进入印度市场,涵盖多种本地语言,抢先一步形成庞大的用户规模。
流量的背后是人口。
TikTok引以为傲的流量背后,是这些国家支撑起了人口基础——中国14.1亿人口(2023年),美国3.33亿人口(2022年),印度14.17亿人口(2022年),加起来是一个31.6亿的市场,约占全球人口的40%。
精细化流量的背后,是算法的力量。
算法推荐的魅力也许就在于,能够将海量内容与用户匹配起来,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的界限做本地化运营,由用户自己来决定看什么视频、什么才是好视频。
然后诞生出一个又一个爆款,凝聚成一股由草根阶层自发而生的流行文化。
随着TikTok进入更多的国家,源自草根阶层的多元流行文化交汇碰撞,将形成更大的影响力,也让TikTok这一平台拥有了更难以替代的竞争力。
TikTok的内容,大多也是音乐、舞蹈、时尚和生活方式,并不意味着能提供多么不可替代的精品内容。然而TikTok以最快速度抢占了全球最多的短视频市场份额,覆盖了最多的用户,就足以让它即使面对着一张又一张的“行政禁令”也仍未迅速丢掉其竞争力。
用户不想放弃算法已经培养好的浏览习惯,网红们不想放弃已经耕耘一段时间的事业。
因此,其他竞争对手抄足了产品逻辑,也抄不走TikTok已经巩固好的先发优势。
而此刻,TikTok还在不断扩大商业版图——
包括但不限于欧洲、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
根据datareportal的数据,截至2022年4月,TikTok在印尼拥有9910万活跃用户,在巴西拥有7360万活跃用户,在俄罗斯拥有5130万活跃用户,在墨西哥拥有5050万活跃用户(数据为18 岁及以上的活跃用户数)。
并且通过TikTok shop不断发力内容电商,不仅成为东南亚 Shopee 和 Lazada 等现有电商巨头的有力竞争者,也成为了在美国和中东与亚马逊竞争的踢馆者。
目前电商份额不大,但胜在增速够快。
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TikTok shop的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4.4%翻了三倍,达到2023年的13.2%。
短视频市场风云残卷之下,TikTok如同一只夜里机敏的鹰,目光尖锐地识别到了最佳时期,以“快准狠”的姿态,第一时间捕捉到了手中的猎物。
如今,在TikTok暂时被“禁足”的领地,竞争对手们都争得不亦乐乎,且看老鹰何时归来,重新回到自己原本已经占好的领地,再次洗刷市场格局。
专栏作家
Vinky,微信公众号:叁言梁语,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分享商业干货,关注互联网营销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